查看原文
其他

临港方舱医院院长马昕:头三天最累,会慢慢好起来!

新民晚报 2022-05-01
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为统筹推进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建设,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建设专班。截至目前,世博展览馆、新国际博览中心、花博会复兴馆、临港洋山特保区4个市级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已交付投用。这4个点可提供约38000张床位。



昨天下午,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介绍,临港方舱改建完成只用了约5天,目前床位已陆续放开,还剩一个舱就将收满。“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接下来会越来越顺利的!”马昕说。


临港方舱医院,华山医院医疗队党员医务人员。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下同)


临港方舱医院有两个建筑体,改建成方舱医院后可容纳1.36万张床位,后期还可增加。“第一天来的时候我也有点绝望,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天来,觉得有希望了;第三天再来,雏形有了;第四天查漏补缺;第五天差不多就完成了,可以收患者了。”马昕说,令他十分感动的是建设者的速度。现场工期紧张,短短几天内必须完成,建设者们不讲条件,昼夜奋战,他们是大家口中的“基建狂魔”,更是与疫情赛跑的凡人英雄。


临港方舱医院由上海、江苏、浙江三支医疗队协作共管,联合开展医疗工作。上海临港集团作为方舱医院的保障单位,将在餐饮、住宿等方面为医疗队和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临港方舱,上海医疗队伍由华山医院的医护、管理人员约300人组成,中共党员比重很高,团队凝聚力强。他们承担内部统筹、诊疗规范及流程制定、信息技术支撑、装备管理等工作。其中信息系统背靠母体医院华山医院,患者信息都在同一个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上。江苏、浙江两支医疗队的近3600名队员分别来自两省各大医院,其中不少队员都有援鄂抗疫的经历。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


“头三天是最忙最辛苦的,但最困难的也就这么几天,已经过去了。”马昕告诉记者,刚来的几个晚上,每天晚上只能趴在桌上睡1、2个小时,任务繁重却很亢奋,睡这么少也不觉得困,全靠后勤提供的咖啡、茶提着一口气。临港方舱边建设边收患者边完善,大家一路摸索着向前,遇到下水道堵了、跳闸啊等问题,也都很快解决了,一切都在不断完善。


临港方舱的患者以浦东为主,还有徐汇、闵行等地。老人孩子都有,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也与医生护士配合默契,在舱内担任志愿者,照顾身边的病友。还有一些患者本身就是癌症、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而方舱内条件有限,会把他们转移到附近的六院临港院区等具有完善医疗设施的医疗机构。


对于轻症和无症状,首要的是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马昕说,患者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睡进热被窝、厕所干净、可以洗澡。目前这些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



马昕说,方舱收治的患者中,轻症和无症状占了大多数,因此华山医院团队以流程管理为主,院感作为重中之重,一定要走在最前面。2020年援鄂期间,马昕带领的团队克服物资缺乏、条件不足等诸多困难,牵头组织制定了整个武汉方舱医院的院感流程。在他看来,这次对抗奥密克戎,跟武汉是不一样的。奥密克戎传播力强,要求团队里每个人都不能落下,包括保安、工勤人员等,任何一个细节做得不到位就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目前,舱内三地医疗队的人员都将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严格管理。


目前在舱内的人员中,有一批人核酸已经转阴。马昕透露,将严格按照国家出院标准逐个评判,符合24小时间隔以上2次核酸阴性,没有呼吸道症状,连续三天体温正常,就可以出院。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左妍 刘歆

视频制作:向袁媛

编辑:唐梦葭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